炒股配资券商开户_股票配资平台咨询_十大配资炒股网站
十大配资炒股网站

山东期货配资 产业风正劲,广东百县千镇万村涌动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发布日期:2025-03-25 21:45    点击次数:123

  

山东期货配资 产业风正劲,广东百县千镇万村涌动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在广东过大年,传统的节日充满了新潮的体验山东期货配资,焕发着崭新的活力。广州白鹅潭春节烟花汇演,2025架无人机参演,在烟花与光影的交织中“智”造别样“赛博年味”;随着大湾区城际低空快线启动,打“飞的”回家过年实现告别拥堵、飞速返乡;梅龙高铁的开通拉近了苏区与湾区的距离,节日里的梅州农文旅产业迎来了更旺的客流……

粤式新年味、春节新业态,正藏着广东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经济密码。

2月5日,广东再度召开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擂起催征鼓,吹响冲锋号。这是广东连续第3年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也是广东站在推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重要节点的一次重磅会议。

回望过去一年,广东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57个县(市)整体经济增速快于全省,全省7个区、2个县(市)、124个镇获评全国百强区、百强县、千强镇,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31:1.....产业发展向新提质,县域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愈发坚实有力。

南粤春来早。网红景区仍然游人如织,产业园区已是热火朝天,项目建设又见快马加鞭。经济第一大省,正在春潮涌动中航向崭新的未来。

发挥县域龙头作用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新引擎

产业兴则县域兴,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是承载特色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百千万工程”的主阵地。广东各地紧紧抓住强县这个关键,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持续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惠州博罗县把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一招”,加快推动大湾区农产品基地建设,助力食品产业从“点状”到“链状”集聚发展,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极。在基地的带动下,2024年全县食品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10亿元。

位于博罗县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计划于2025年全面建成。

作为农业大县,茂名化州市提出做强“土特产”文章,通过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措施,不断完善提升集加工、仓储、物流、销售、康养游学于一体的化橘红全产业链条。2024年8月,化橘红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推动产业从百亿级走向千亿级。

海阔天空,风光正好。广东“海”大物博,广阔的空间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滨海市县因地制宜做好海洋文章,为“百千万工程”注入蓝色动能。

阳江阳西县依托山海资源和产业基础,持续壮大健康食品产业规模,高标准打造阳江阳西产业园区,以“链主”企业牵引上下游联动发展,打造从海洋、陆地到餐桌的大食品全产业链。目前,产业园累计引进食品工业及上下游企业56家,调味品生产规模朝着400万吨的目标稳步推进。

阳西县调味品产业生产基地。

聚焦“兴海强市”,汕尾陆丰市也不断开拓海上发展新空间。在一望无际的海平面上,风电机组整齐列阵,白色扇叶迎风转动,将阵阵海风转化为绿色电力送入千家万户。多家“链主”企业相继入驻汕尾(陆丰)临港产业园,带动一个个具有强大引领力、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项目落户。2024年9月,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中广核“伏羲一号”建成投运,海上发电、海下养鱼在陆丰成为现实。

一二三产业创新融合,开拓文旅赋能区域产品发展新路径。2024年11月29日,《关于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广东着力将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花园、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岭南特色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地,积极探索区域协同、城乡共同繁荣的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乘引领区建设东风,广州从化区大力发展“温泉+”“康养+”等农文旅融合产业,以“热”资源撬动“暖”经济。2024年,全区共签约项目59个,落户(落地)项目71个,协议投资总额达331亿元,协议产值或营收达364亿元。

抢抓政策机遇、深挖资源禀赋,粤北山区文旅产业也蓬勃发展。“中国银杏之都”韶关南雄市以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为契机,大力推动文旅项目落地见效。2024年,南雄市新签约新动工文旅项目共16个,合同签约金额达3.74亿元。深度开发旅游精品线路,“银杏染秋”乡村振兴示范带每年接待游客超36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近3亿元,“广府原乡·红色苏区”高质量发展区每年吸引游客达40万人次,带动沿线餐饮业、民宿等产业增收超亿元。

作为“中国银杏之都”,南雄市着力推动银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南雄市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中国银杏之都”,南雄市着力推动银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南雄市委宣传部供图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共绘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

园区框架从无到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一园五区”拓展产业版图,电子电声、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和绿色饲料四大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加速形成……位于梅州丰顺县的海珠(丰顺)产业转移工业园用好“苏区+湾区”政策叠加效应,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和产业竞争力,吸引一批龙头企业落户园区。2024年,园区工业总产值成功突破百亿。

这是广东部署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以产业振兴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东“大手笔”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助力粤东西北承接珠三角乃至国内外产业,激发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动能。做强产业承接平台,加快布局建设粤东西北产业转移合作园区,2024年,15个主平台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约700个、总投资约3000亿元。

在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粤东西北各地也通过在珠三角设立“反向飞地”,主动“走出去”在珠三角设立研发、孵化、人才等基地,通过借势借地借人才,实现跨越式发展。

河源龙川县在深圳宝安区创建“反向飞地”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龙川企业融湾出海桥头堡、宝安龙川共育未来企业加速器、广东省新型对口协作示范点,以“前店后厂”“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创新+孵化”的产业合作模式,开辟“孵化在深圳、转化在龙川”的产业招商和产业培育新路径。

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是“反向飞地”的代表。肖斌 摄

汕尾则在继打造全省首个“反向飞地”汕尾创新岛(深圳)之后,于2024年在广州启动“反向飞地”2.0模式——汕尾创新岛(广州),将“反向飞地”由深圳片区拓展至广州片区,从“一岛多礁”发展格局升级为“双岛多礁”新布局,不断深化“研发设计孵化在异地、转化落地在汕尾”的创新实践,开启双向奔赴的区域创新合作新模式。

共绘一张“产业图”,县域经济开新篇。2024年,全省孵化器、园中园等多种形式的“反向飞地”超110个,15个产业转移主平台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443亿元,承接国内特别是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579个,总投资约2056亿元。

产业转移不仅是要转过来,关键还在于留得住。各地招商引资跑出“加速度”,不断“转”出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韶关翁源县连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年”和“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成功列入全省第一批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县。创新出台《翁源县优化营商环境措施二十条》《关于降低制造业投资成本促进招商引资的十条措施(试行)》等政策,通过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让越来越多企业给翁源投下“信心票”。

翁源县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促进招商引资。图源:翁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湛江廉江市创新性地运用五个“10+”,即每月入库10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每季度签约10个以上招商项目、每季度动工10个以上重点项目、每年净增10个以上规上企业、每年各镇(街道)签约10个以上招商项目的目标管理大抓经济发展。在粤西率先实施“整县推进招商引资”新机制,全市21个镇(街道)揭牌成立招商引资办公室,开启“全盘统一、全市覆盖”招商新格局。2024年以来共招商引进5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91.3亿元,项目涵盖了工业、农业、商业、文旅、能源、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产业转型提质升级

竞逐经济发展新赛道

以新提质,产业焕新。广东各地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布局,力争在新产业、新赛道上有新作为。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新旧产业向高向新、齐头并进,汕头潮南区将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向上游延伸,构建起从纺纱、织布、印染到成衣的产业链条,和以印染助剂为主的精细化工配套产业和仓储物流等相关服务产业,为全区打造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支撑。

作为“中国食品名镇”,东莞茶山镇近年来不断推动食品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以强化配套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升级转型、完善食品产业链、发展食品工业旅游等措施为抓手,持续打造现代食品产业体系,力争2025年全镇食品产业集群规模达100亿元。

东莞茶山镇不断推动食品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茶山镇供图

向新而兴,瞄准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算力等新产业新风口,广东多地蓄力发展。

首次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肇庆四会市正朝着冲刺“千亿县”目标奋起扬帆。四会全力打造金属深加工、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绿色建材等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前瞻布局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领域,现代化产业链条更加完备,产业增量不断显现,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跃升千亿量级。

落地肇庆四会市大沙镇的同宇新材料(广东)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发展的代表。大沙镇供图

深汕特别合作区锚定“做实做强东部板块高质量发展战略引擎”目标,加快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以新型储能、高性能材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为辅的“一主三辅”产业发展格局加速形成,世界级汽车制造城动能充沛加速崛起。2024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投资大会上,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三期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总投资高达65亿元,预计年产值将超过百亿元。

“千亿大镇”佛山顺德区北滘镇已形成了“一核双擎五组团”的机器人完备产业链,围绕智能家电、机器人、数字创意、城市服务四大重点产业,加快布局高能级载体和功能性平台,基本形成了涵盖机器人关键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终端产品等全周期产业链的发展格局。以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为引领的现代化新兴产业体系雏形凸显,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顺德北滘镇着力发展智能家电、机器人、数字创意、城市服务四大重点产业。佛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供图

在韶关新丰县,低空经济正在起飞。新丰编制了《新丰县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建成近5万平方米,集低空管理、办公、研发、科普、培训于一体的低空经济总部基地,和近2000亩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并成功申报低空经济专项债券10亿元,获得中国银行授信总额度10亿元,下一步还将合作引进产业基金。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人才。为做好“人”的文章,各地大力探索“以产聚人兴城”的县域发展路径。

百万人口大县茂名信宜市高水平编制县城城市设计规划,不断提升教育、医疗配套,并以产城融合理念发展县城产业园,大力布局特色产业。信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园以来吸引3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类企业进驻,提供就业岗位约2万个,2024年营收约14.5亿元,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梦想,也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生强枝”,未来产业“绽繁花”。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各地积极引进新技术,将绿色资源与先进技术相结合,催生出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激活县镇村发展新动能

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引导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全省各地持续推进集成式改革,为县镇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要素保障、凝聚资源力量。

壮大集体经济,“改”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惠州博罗县柏塘镇小洞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近年来,小洞村接连引进一批优质农文旅项目,2024年村组两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0万元,较2021年的3万多元实现了质的飞跃。小洞村的强劲发展得益于“三变五合”改革模式,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思路,成立集体资产、土地、旅游、劳务、置业等五大股份合作社,盘活村级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博罗县柏塘镇小洞村通过引进优质农文旅项目,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新跃升。

清远阳山县抓住建设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这一契机,推动农民合作社管理规范化、业务多样化、服务专业化。通过清理整顿“空壳”,摸清全县合作社经营情况,清理注销合作社335家。同时,探索“社+社”“社+企”“社+村”模式,壮大发展体量,打通产销路径。全县有农民合作社710家,据初步估算,社均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近10万元,帮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

聚焦土地要素,“改”出产业发展新空间。

中山黄圃镇坚持把“工改”作为高质量发展大盘棋中的“关键一子”,做好低效工业园改造,灵活运用挂账收储、村企合作、企业自改等模式,创造出“村企合作公开遴选主体”“不停产改造”“周转金+”融资模式等多项“工改”经验。近三年累计整备土地约2904亩,新引入或增资扩产亿元项目41个,总投资144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60亿元。

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梅州蕉岭县新铺镇,“小田变大田”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以调田、汇田、增田、聚田的“四田”模式,增耕地、促流转,实现耕地由小农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通过整合零散土地集约流转耕地7310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900亩。以建立腾挪存量地、盘活闲置地、集聚宅基地、入市集建地的“四地”模式,推动农村建设用地高效利用,成功谋划打造“象岭新村”与“同福新村”两个示范性产业新村。

凝聚社会力量,“改”出多元共建新局面。

地处粤闽赣省际交界处的梅州平远县,在整治提升镇村人居环境过程中,实行“党建带动、示范推动、奖补撬动、协同联动、项目拉动”的五动工作法,发动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为调动群众积极性,探索“以奖代补”模式,给予改造验收合格的房屋每栋最高3万元的奖补资金,对存在资金困难的农户给予3万元以内的贷款贴息,政府投入与群众自筹资金比例不超过4:6。

在汕尾红海湾,一条海边街通过“拆改提建”绘出美丽空间。得益于建筑业央企的助力,原先废弃的养殖场变身为一家家网红咖啡店,带旺了人气、集聚了商气。重点建筑业央企助力“百千万工程”的改革创新,推动央地“双向奔赴”,激活县镇村建设“一池春水”。

汕尾红海湾“咖啡一条街”的成功打造,得益于建筑业央企助力“百千万工程”的改革创新举措。 陈保良 摄

中建、中铁、中铁建、中交4家重点建筑业央企积极发挥优势,助力粤东西北12市和惠州、江门、肇庆3市连线连片推进镇村风貌管控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形成央企带头、国企跟进、民企参与、多方力量共赢的格局。截至2024年底,全省1646家建筑业企业与乡镇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已开工项目4420个,投资金额487亿元。

万千气象看广东。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壮大县域经济,到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发力竞逐未来产业赛道,到推进集成式改革破障前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发展动能澎湃涌动。

在新的一年里,广东这艘经济巨轮将继续劈波斩浪,在高质量发展的壮阔航程中勇立潮头,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粤”章!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林伊晴

海报:吕敏怡山东期货配资



Powered by 炒股配资券商开户_股票配资平台咨询_十大配资炒股网站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